亭臺樓閣,燈光掩映,你言笑晏晏,此時的你青春年少。
一葉知秋,海棠寄情,你詩意正濃,此時的你才華橫溢。
竹葉搖曳,光陰如梭,你嫁衣火紅,此時的你賢良淑德。
寒風凜冽,風云變幻,你身心俱疲,此時的你堅守原則。
紅樓我不是第一次閱讀,最初常常被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所吸引,就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人物的存在,以至于對于一直以來都對薛寶釵持以厭惡的態(tài)度,覺得是她阻礙了寶玉和黛玉在一起。但是,細細思考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并非是她單方面的因素,她也有許多的無可奈何,畢竟在這么一個大的封建家族里,以她這樣的女子做事說話等方面都要小心謹慎,服從長輩的安排是當時社會的對孩子從小的教育。
寶釵雖是大家族中的千金小姐,但她的命運卻非能自己掌控,她也沒有選擇的權(quán)利,只是聽從賈母等長輩的安排,就有了她的歸宿一一一大家應(yīng)該都不陌生,她最后成了賈寶玉的妻子。然后我就有一段時間在想她是否真的愛寶玉,可是后來我覺得這并不重要,因為當時的封建社會,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她自己的感受并不重要,更重要的寶玉不愛她。正如她的判詞:可嘆停機德,堪憐詠絮才。玉帶林中掛,金簪雪里埋。寶釵的身上,有符合封建道德標準的女子具有的賢淑,但是就是這樣的女子,并非為具有叛逆性格,思維先進的寶玉所愛,所以她正如“金簪雪里埋”一樣,暗示他必然會有冷落孤寒的遭遇。試想一下,一個風華正茂,才情出眾的女子懷著滿心的歡喜和期待嫁給一個明知心里只沒有她,之后一心想要出家做和尚的丈夫,又有誰能夠體會到她的獨守空房的孤單凄涼。他們的婚姻對于黛玉是一種傷害,對于寶玉是一種欺騙,但是對于寶釵來說是一種侮辱。在長輩的要求下選擇騙婚,丈夫的忽視,下人們背后的閑言碎語,縱然明面上是二少奶奶,身份地位高,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,但,那有如何呢?她若是不愛寶玉,只為財富地位,那寶玉負她,她的心中可能沒有那么難受,可若是她愛寶玉,那就等于一輩子都會生活中絕望之中。何況賈府落魄,她也必然牽連其中。假使她沒有嫁給寶玉,若是嫁到普通人家生活應(yīng)該會更幸福,起碼也不愁衣食。寶黛愛情雖好,但也只是鏡花水月,假使黛玉還活著,假使她和寶玉能夠有情人終成眷屬,以黛玉的清高和孤傲,誰又能保證在賈府衰落之后,在每天為吃穿而發(fā)愁的情況下,他們在沒有風花雪月的條件下,那份脆弱的感情又能維持多久呢?反而像是寶釵這樣勤勞踏實,能干持家的人日子能過的長久,可惜寶玉并不懂。我不否認寶黛愛情的美好,但是生活是質(zhì)樸的,是每日的柴米油鹽醬醋茶,又何況是在那樣的講求門當戶對的大家庭中呢?
雖然在《紅樓夢》中,明顯黛玉具有主角光環(huán),作者更偏愛她,但我欣賞寶釵,不僅僅是因為她具備女子的基本美德,而是她的生活態(tài)度。她與黛玉是不同的,黛玉具有柔弱美,而她美在珠圓玉潤,黛玉葬花,而她會撲蝶,黛玉不食人間煙火,而她卻十分真實,她懂得把握好時機去爭取自己想要的,她比黛玉懂得如何生存。故事發(fā)生在《紅樓夢》的第二十七回,寶釵尋黛玉時聽到亭內(nèi)寶玉的丫鬟紅玉與墜兒在說賈蕓的事情,因為被發(fā)現(xiàn)所以使了個“金蟬脫殼”的法子,故意喊“顰兒,我看你往那里藏”,還問紅玉墜兒:“你們把林姑娘藏那里了?”她的靈活機變,成功的保護了自己,不像黛玉,遇到事情只會暗自傷感落淚。她從撲蝶可以看出她也有少女的天真爛漫,只不過被隱藏起來,不易展露,在那個封建大家族里,寶釵有個不爭氣的哥哥,父親又早亡,她和母親只得相依為命,她只有使自己變得更強大,只有乖順的聽從賈母的人的安排,做一個賢妻良母,才可以保護她和她的母親才能在那個大家族中生活下去。她,也有許多的無可奈何。
凡事不能只看表面,而要學會思考。常讀常新,讓我重新認識了薛寶釵,這個有原則,積極向上,能夠正確保護自己的女子?v使歲月滄桑,我相信她依然會好好活著。
黃家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