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我是一名老師,也許我不會喜歡伊桑這樣的學生:逃學,不完成作業(yè),不服從管教,各門功課全劣。
如果我是一名老師,我一定會喜歡伊桑這樣的學生:富有創(chuàng)造力,頭腦里裝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,不拘泥于教條,擁有極高的繪畫天賦。
和哥哥不同,伊桑從小就不是家長老師眼中那種讓人省心的孩子,頻繁犯錯,成績令也人頭疼。每一天,伊桑聽到最多的就是批評:來自各種各樣的人,源自各式各樣的原因。在重讀了一個三年級成績?nèi)詿o好轉(zhuǎn)的情況下,他被原學校放棄,他的父母準備將他送去寄宿學校。
縱使伊桑有很多興趣愛好。他會在路邊的水坑中觀察小魚的游動,并將他們裝在水壺里面帶回家喂養(yǎng);他會收集小巧的玩意兒,只要是他覺得有用的,就裝進隨身攜帶的小袋子里;他會畫畫,他有許多的奇思妙想,從生活中尋找到的靈感,利用手里的畫筆展現(xiàn)在紙張上……
可是在許多許多的大人眼里,擺弄玩具和顏料是沒有用的東西。他們期待的小孩,是歷史地理門門功課全優(yōu),是乖巧聽話,是千篇一律的精英。
伊桑被送去寄宿學校之后,仍沒有逃脫被批評的命運。語文課上,老師讓伊桑說出對課文的理解,伊桑膽怯且吞吐的說到一半,就被老師兇狠的打斷。繪畫課,老師要求畫出完美的線條,如若不然,就用教鞭抽打?qū)W生的手背。伊桑不斷的挨罵,受罰。他害怕,他想家。于是終于,伊桑被磨成了一個呆滯的,不敢表達自我的軀殼。
幸運的是,在伊桑崩潰的邊緣,一個新來的美術(shù)老師拯救了他。新老師叫尼克,原本是一位在特殊學校教書的老師。上課的第一天,他吹笛子,跳舞,給這個紀律嚴明的學校帶來了不一樣的色彩。在他的第一堂課上,他讓學生畫畫,卻沒有給主題。
學生問:“先生,桌上什么也沒有,我們需要畫什么?”
可他回答:“桌子太小,承載不了你們豐富的想象!
在這樣一堂美術(shù)課上,學生們都很開心,他們畫自己想畫的,做自己想做的?梢辽_t遲沒有動筆。第一次發(fā)現(xiàn)伊桑桌前的白紙,尼克沒有像其他老師一樣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批評,而是認為他在找靈感,他只是溫柔的安慰伊桑慢慢來。第二次發(fā)現(xiàn)伊桑沒有動筆,尼克才注意到這個男孩似乎和其他人不太一樣,他皺著眉詢問,卻沒有得到答案。
尼克從伊桑的同桌那兒了解到伊桑的麻煩,他翻出伊桑的作業(yè),找出了問題所在。他發(fā)現(xiàn)伊桑患有讀寫障礙,于是他找到伊桑的父母說明這件事,并意外發(fā)現(xiàn)了伊桑優(yōu)秀的繪畫作品。
尼克是一位好老師。在其他人“這兒的孩子和特殊學校的孩子不一樣”“伊桑需要去特殊學校學習”這樣的思想之下,他堅定的認為,兒童都有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權(quán)利,他們只是比其他人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更加耐心的引導。他在課堂上舉例,講述了許多患有讀寫障礙卻依舊偉大的人的故事,他想讓伊桑自信。他向校長提議,給他機會去教導伊桑。他耐心的從字母開始,用生動有趣的方法讓伊桑學習字母,練習讀寫。在他的幫助下,伊桑進步很大,甚至可以獨立完成海報的閱讀。
尼克舉辦繪畫比賽,邀請所有的老師和學生都參與,而伊桑也不負眾望,取得了冠軍。他的畫登上了學校的雜志封面。在期末測評中,老師告訴伊桑的父母,伊桑是聰明的孩子。
毋庸置疑,伊桑是幸運的,他遇到了尼克這樣的好老師。可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和伊桑一樣的孩子,卻很少有尼克這樣的老師。電影的結(jié)局很美好,但現(xiàn)實生活中,許多“伊!敝皇潜荒骋惶鞂W校放棄了,他們早早地就不再接受教育,人們會評價他們“不是讀書的料”。
伊桑被原學校勸退時,伊桑的母親哭著說:“一個班六十個學生,老師怎么能顧及到每一個?”尼克說伊;加凶x寫障礙時,伊桑的爸爸憤怒的表示:“你的意思是說,我的兒子是智障?”
尼克說的對,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,他們有不一樣的才能和天賦。就算是同一個人的五只手指,它也有長有短。
伊桑的母親說的對。一位老師在面對班上的那么多學生時,他是否有自信自己了解他們?是否知道每一位學生的不同?他們愛好什么?他們擅長什么?他們?nèi)狈κ裁?他們需要什么?老師們是否能根?jù)學生的需要去提供幫助?老師們是否有足夠的耐心去面對某些方面略微落后的學生?
這很難。也鮮少有人愿意去這么做。
甚至許多時候,連學生的家長都無法做到關(guān)心自己的小孩。像尼克說的,小孩犯錯,許多的家長可能只能看到犯錯的結(jié)果,卻沒有去想過犯錯的原因。他們不會去研究分析小孩犯錯的模式,只是看到小孩犯錯,去責罵,去體罰。就像伊桑的爸爸聽說他和其他孩子打架時,他沒有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兒子額頭上也有傷,也沒有去過問為什么打架,他只是嚴肅的指責。
孩子需要的不是指責。
從小到大,總有很多人告訴我們不該做什么,卻很少有人告訴我們應該做什么。老師問對詩的理解,伊桑說出了自己對詩的理解,卻遭到責罵。我們的教育,在消磨孩子的差異。小時候問月亮像什么,你可能會得到許多不一樣的答案。長大了再問,無非就是“鐮刀”和“白玉盤”。我們真的覺得月亮像鐮刀嗎?還是從小就被告知月亮像鐮刀,所以我們就自然的這么認為了。
我認為,這是教育的悲哀結(jié)果。我們不應該機械的把孩子當做物品,用工廠化的方式去培養(yǎng)他們。而應該順應每個孩子自身的天賦,培養(yǎng)他們成為他們本應該成為的人。
可這樣的理想太難實現(xiàn)。它需要我們的努力。
我從小就有個教師夢。不是別無選擇的讓步,是即使不被看好的堅定。我喜歡兒童,我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耐心對待他們,我相信我會熱愛這份工作。我認為教師不僅僅是一份維持生計的工作,它承載了很多其他工作所不具有的責任,它是偉大的,也是艱難的路程。
在這樣的社會環(huán)境之下,要做到理想的教育還很難,但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。希望我們都能用滿腔熱忱,去幫助每一位孩子成長。我相信在所有教師的努力之下,會有越來越多的“伊桑”得到幫助,找尋到屬于自己人生的道路。
每一位孩子,都是地球上的星星。他們一定能在某一天,在某一領(lǐng)域,發(fā)揮自己的光和熱。
他存在。
于是他有存在的理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