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離家三里遠,別是一鄉(xiāng)風”“百里不同風,千里不同俗”祖國幅員遼闊,民族眾多,每個地方都有著獨屬于自己的風俗習慣,家鄉(xiāng)正是我們的根之所在,家鄉(xiāng)也有獨一無二的春節(jié)習俗。
在我的家鄉(xiāng):湖北,有著一個獨特的新年習慣 ——打打糍粑。每至春節(jié),便是家鄉(xiāng)人們最忙祿的時候,正是萬象更新的時候,家里的春聯(lián),年畫等都要重新更換,在除夕那天,家都要打掃干凈,食物要備充足,團圓飯要燒起來,可以說是大忙特忙,孩子們閑在家里也不是辦法,這時就可
以去看打粒粑消磨時間,以前我并沒有去看過打糍粑,而今天,我也以到小朋友看打枇粑的隊伍中。
走到了村口,我們遠遠地便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石凹,灶房的煙囟里還吐著白煙,正當我疑感時,突然感覺背后暖暖的,“讓一下,讓一下!”一個略顯沙啞的聲音從背后傳來,隊伍一下子從中間分開成了兩隊,我回頭一看,只見一個老爺爺雙手捧著一個很大的蒸籠,里面白花花的一片都是糯米,他把糯來倒入石凹里,旁邊,一個叔叔正拿著一個圓頭的木槌躍躍欲試,在糯米倒入石凹后,他便走上前去,雙手抓住木槌往后一揚,借助回彈的力氣重重的打在糯米上!斑恕卑l(fā)出一聲悶響,重重的槌下去厚實的糯米被砸出一個小窩, 聽爸爸說,越到后面,糯米就會粘住木槌,把木槌抬起來需要很大的力氣!我心里暗暗想著:這個糍粑做起來,不僅要時間,還要足夠的精力和人力呀!隨之又朝糯米砸下一槌,這一槌似乎用了更大的氣,連地似乎都在顫抖!“咚!咚!”聲音響徹村落,不一會兒,剛才那個爺爺來了手里還提著一個水桶,我心想:咦?他就這是要干什么呢?只見他快速把手在水里一浸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糯米翻動了一下"咚”緊接的是一槌,于是,兩人開始拉扯,你來落槌,我閃開,你抬槌,我翻米,這樣如此反復,糯米也從原先的糯米變成了糍粑。
糍粑做好,把它浸在水里,想吃時便拿出來煎上一會,嘗一口,糖味在口腔中蔓延,心里也分外的甜蜜!